70岁,大满贯年龄组第2,目标六星跑者 | 西安春老的2019
知行合逸 2019-11-29 11:50:27
王长胜距离完成六大满贯,还差东京、伦敦两场比赛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对于王长胜来说,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。


网名“西安春老”的王长胜70岁,今年他给自己安排了7场马拉松,上半年3场,下半年4场,其中有3场在国外,分别是9月29日的柏林、10月13日的芝加哥和11月3日的纽约马拉松,算上10月20日的西安马拉松,他要在36天内完成4场比赛,同时还得经历数万公里的飞行。


即便王长胜有超过55年的跑龄,这样的经历还是第一回,他给自己定下了335到340的完赛目标,相对于他以往的成绩,这算是相对宽松的。但令他没想到的是,全年的7场比赛,他竟都跑进了335,在柏林、芝加哥、纽约这三场大满贯中,他分别取得70-74岁年龄组第2、第2、第4的好成绩。


对于王长胜来说,2019年也是平凡的一年,他认真训练,安全比赛,如他过去55年所做的一样,没有什么改变。


在36天内完成4场马拉松,辗转亚、欧、美洲,我们为此采访到王长胜,聊了聊他的2019,以及在国外跑马遇到的那些有趣事情。

王长胜尝试出国跑马的意义,远不是高龄跑者出国跑马破PB这样简单的励志故事所能代表,知行君通过对他的采访,还在文末总结出王长胜年逾70岁依然能稳定保持全马330水平的秘密,大家要看到最后哦~

 柏林最快赛道,“遗憾”没有PB!


从2018年冬天开始,在确定要去参加2019年柏林马拉松后,王长胜就开始备战训练,他说:“我冬训做得非常扎实。”上半年3场比赛的目的也非常明确,就是为下半年的柏林马拉松调整状态,争取在世界最快赛道刷新PB。


2019年上半年没有比赛的月份,王长胜每个月的跑量都能超过300公里,到了夏天的时候,他又在计划中加了间歇跑和节奏跑训练,开始上强度。


“对柏林马拉松,我可以说是充满期待,柏林是世界最快赛道,我也想跑出最好成绩。”


王长胜最终并没能在柏林创造PB,3小时31分56秒的成绩并不差,70-74岁年龄组第2名可以说非常优秀,但是很遗憾,他并没能在柏林实现赛前的目标。


准备充分,信心满满,王长胜为什么没在柏林马拉松PB呢?


柏林赛前,王长胜受邀加入亚瑟士跑将训练营,但训练营的计划跟他的有冲突,这打乱了他的节奏,增加的训练也占据了休息时间。因为身体疲劳没有在赛前完全释放,王长胜没能在世界最快赛道跑出个人最好成绩。


这样的结果在外人看来并不理想,甚至非常遗憾,但王长胜却不这样想,成绩从来不是他的最高追求,对于柏林马拉松中未达成目标,他只有一笑置之。


大家可能想象不到,拥有55年跑龄的王长胜在2005年以前根本没参加过正式的比赛,那时他跑步已经有40年了。

2005年,西安城墙重修,将原本有断裂处的城墙重新贯通,为庆祝此事,政府组织第一届13.7公里城墙跑。家住西安,总是在城墙下跑步的王长胜报了名,他的成绩是63分钟,在50岁以上年龄组排在第9,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比赛。

2012年,距离王长胜第一次参加比赛已经过去7年,62岁的他才试着参加全马——郑开马拉松。在身体出现状况的情况下,他凭借坚强的意志,最后还是以将近4小时57分的成绩完成首马。按照他的实际情况,本来应该在3小时50分左右完赛。

王长胜热爱跑步的程度远超过比赛,也因如此,他提出“不拼命,不追求、不攀比、不懈怠、不马虎”的理念,并把它贯穿在55年的跑龄中,柏林马拉松没跑好,或许有些失落,但王长胜绝不会因比赛结果的不尽人意,而减损对跑步的热爱。


柏林马拉松后,王长胜赶往美国,他要参加芝加哥马拉松。

 芝加哥马拉松,“意外”跑出好成绩!


王长胜并没有对芝加哥马拉松抱有成绩上的期待,“只要能跑进340就很好了!”他说。


不过这次比赛的结果再次没有如他所愿,在这条诞生了女子世界纪录的赛道上,王长胜跑出3小时28分02秒的好成绩(距离他的PB仅差7秒)“芝加哥马拉松赛前我主要任务就是休息。”在猜测芝加哥跑出好成绩的原因时,王长胜笑着说。


注重休息是王长胜的训练秘诀,他说:“不会休息就不会跑步,跑步和休息同等重要,如果处理不好两者关系,伤病就会找上门。”这样的训练理念非常先进,基普乔格的教练帕特里克·桑也曾有过类似的表达。随着年龄增长,身体机能不可逆转的下降,王长胜对此尤为注意。

超过70岁,为什么还能保持这样出色的状态?这是王长胜被问到过的次数最多的问题。

其实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王长胜对待训练和比赛的态度中,他在诸多场合都提到过自己的身体状态大不如前,在安排训练和比赛时,超过70岁后,更加注重休息,日常训练都是跑一天休一天,比赛更加不会追求成绩,而愿意享受准备比赛的过程和比赛期间的旅行,至于最终的结果,过去没在意过,现在更不会放在心上。

王长胜愿意承认正在变老“不追速度,忘掉时间,自在跑步,快乐心田”是他现在的最高追求,也是他愿意分享给其他跑者的经验,只为健康和快乐而跑。

健康和快乐,这恰好是王长胜开始跑步的原因。


1962年,13岁的王长胜还在上初中,一次篮球比赛中,他不小心扭伤膝盖,长时间的未见好转引起家人担忧,四处寻医始终没能治愈,最后转变为关节炎。一位中医建议他试试跑步,通过活动流通气血,或许能行,况且还那么年轻。为了健康,从15岁那年,王长胜开始跑步,此后55年再也没间断。这么多年过去,王长胜不忘初心,坚持着为健康和快乐而跑的理念。

芝加哥马拉松过后,王长胜要赶回家乡参加西安马拉松。


 西安马拉松,计划345,最终328!


在3场大满贯中间穿插1场国内赛事,是因为西安马拉松就在家门口,不跑说不过去,另外的原因也是想在芝加哥和纽约的间隔期保持比赛状态,他计划345内完成,放掉这场比赛。


王长胜所在的跑团中,有几位朋友想要冲击330,王长胜答应帮忙带一段,但也只能是一段,让两条腿歇一歇,慢慢跑,别累着,才是跑西马的初衷。


比赛开始后,王长胜没想到竟然越跑越兴奋,他说:“当时怎么跑都不累,尤其是在最后两公里,跑出了非常高的配速。最后,他以3小时28分03秒的成绩完赛,仅比去年慢了8秒。2018西安马拉松的3小时27分55秒是王长胜的PB。


王长胜在65岁以上年龄组排第3,西马没有70岁以上年龄组,如果有的话,他就能拿到年龄组第1。

连续3场全马,状态越跑越好。西安马拉松过后,王长胜接下来要挑战纽约马拉松。


 纽约马拉松,来自当地人的祝福!


“时代广场非常震撼,印象深刻。”王长胜回忆这次纽约之旅时说。


他是提前几天到的纽约,计划先去玩玩,但王长胜不会英语,他学生时学得是俄语,他说:“跑马拉松不难,语言关不好过。”

王长胜并没把自己关在酒店不出门,他提前给手机装上了翻译软件。一天,他在纽约的街头摊位买饭,摊主看到他身上穿着波士顿马拉松的衣服,主动跟他说话,王长胜只能听懂“马拉松”,因为这个单词的读音跟中文类似。他用翻译软件告诉对方,他来跑马拉松。摊主对他竖大拇指,还用手机翻译软件对他说,跑完比赛后回来合影。王长胜欣然允诺。


“我失约了,没回去找他合影。”在说起这段回忆时,对那位热情的摊主,王长胜还有些歉意,“没办法,我行程太紧了。”


比赛之中,王长胜通常不会停下跟观众互动,但是在纽约马拉松他破了例。比赛当天,赛道两旁有好多孩子在为选手加油。王长胜说:“看到孩子们伸出可爱的小手,用期盼的眼神看着你,谁都没办法拒绝跟他们击掌。”


在比赛终点见到的场面也让他感触颇深:“不光在纽约,波士顿、柏林、芝加哥都是,马拉松不是选手自己的事情,是他们全家人的事情,大家会去终点等着家人冲线。”


因为纽约马拉松的赛道坡多弯多,王长胜没有跑进330,最后以3小时33分22秒的成绩在70岁到74岁年龄组排在第4。


纽约马拉松是王长胜2019年最后的重要比赛,回国后,他在朋友圈写道:“接下来就是调整休息养点膘。”

纽约马拉松和纽约这座城市都给他留下很深印象,尤其是这里的观众,让王长胜重新思考跑步。

王长胜已经跑过波士顿、柏林、芝加哥、纽约共4场大满贯赛事,他的梦想是完成六大满贯,现在距离梦想实现还差东京和伦敦马拉松,就在眼前。

 在70岁保持全马330水平,秘诀是什么?


对于这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,在采访完王长胜后,知行君有了答案。

第一,经年累月的不间断训练。

王长胜从15岁开始跑步,到现在有55年跑龄,中间几乎从未间断。除此以外,他对各种运动都有兴趣,年轻时在单双杠上练力量,大回环等高难度动作不在话下,后来骑自行车,在全国比赛中最好成绩拿过业余亚军。王长胜还因为工作原因被派驻到青藏高原,在海拔超过4100米的地方,他依然能坚持跑步。

连续且多样的运动经历是他能在70岁跑出全马330的最主要原因。


第二、既不与自己,也不与他人攀比。

在王长胜常年遵循的“五不原则”中有一项是不攀比,这里的不攀比不仅有不与别人攀比的含义,还有不与自己较劲的意思。从2005年首次参赛到现在,在15年的参赛经历中,数十场比赛所取得所有成绩都是顺其自然得来,3小时27分55秒的马拉松最好成绩还是去年跑出的,可见他从来没有把成绩当做跑步的最终目标。

一方面,这表示他是实实在在地热爱跑步本身,另一方面,他不会因为对成绩的追求而超负荷训练,得以保全健康。


只有真的热爱才能跑到70岁,只有足够健康才能常年保持好状态,王长胜就不会有现在的成绩。

第三、先进的训练理念和理性的比赛态度。

文中已经提到,王长胜将休息视作与跑步同等重要,这是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共识,尤其是对高龄运动员,休息和恢复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跑步。

王长胜的比赛态度也非常理性,任何比赛,他都始终坚持“留一口气”的做法,跑完就像没有跑,看不出疲惫,从来不会为成绩拼尽全力。

可能有人会说,不尽全力追求更高更快更强,值得鼓励吗?这样的疑问本身就有问题。

在王长胜看来,比赛并不是单纯指一场几个小时的马拉松,还包括之前长达数月的备赛,他追求的是在备赛期的完全投入,在最终的马拉松中留一口气。

以2018年波士顿马拉松为例,面对极端天气,王长胜果断选择穿着冲锋衣跑,杜绝任何将自己置于极限境地的机会,最终以3小时57分的成绩完赛,这在65到69岁年龄组700多人中排在第66,重要的是完赛后没有任何身体上的不适。


对于业余跑者来说,这是延长跑步生涯的最优选择,王长胜的自身经历就是明证。

正是因为这些原因,王长胜能得以在70岁的年龄,轻松保持330水平,甚至还能在比赛中跑出惊喜,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持续的健康和广泛的社交,这恰好是得到独立和快乐的基础。对于老人来说,还能有什么比独立和快乐更有意义的呢?
立即报名